程序员与创作

想了会不知道怎么开篇,就借用@bang的话吧:程序员是创作者,工程师是工程建设者

程序员和工程师是两个不同的角色。
程序员是创作者,作品的所有者。
工程师是工程的设计者,建设者。
公司里的职位是工程师,而不是程序员。

我在这里也表达过:程序员是兼具创造力和破坏力的职业,除了完成工作的能力,数字化的创作能力有更大的空间。

技术管理、架构师、业务专家这些角色背后,最喜欢的还是程序员这个角色,它代表了折腾、创造。佩服的技术同学中,多数也是创造力拉满的,而不是体制化协作能力强的。

@陈皓,创作了一堆优质博文、课件。
@livid,创作了v2ex
@diygod,创作力拉满的人,rsshub、xlog等等,很好奇这个年轻人是如何高产似。。
@timqian,这个同学的feeds.pub,用着很喜欢。

无论是软件、文章、服务、数据甚至游戏账号等等,他们的数字资产在持续的创造价值输出,并赢得收益。
如:@陈皓的博客、极客时间中的课件,持续不间断的被后人检索消费,输出价值创造收益。
这是典型的属于技术创作者的数字资产,像商铺一样,“睡后收入”。

程序员是离‘数字资产’最近的创作者,你目前持有多少数据资产呢?


什么是数字资产?

wiki上对数字资产的定义有些意思,一切以数字格式存在,并有明确的归属使用权限定义的事物
对比看wiki上对资产的定义,在约定的归属权使用权之外,还多限定一条要能创造经济收入

wiki上对数字资产的定义没有限制一定要能创造经济收入,应该不是遗漏。
数字资产变现的手段过于丰富不可预知。这当中既有网站流量广告、课件售卖等直接的变现手段。也在当某个条件达成或者某种需求出现,一串数字符号突然变得有价,比如曾经的比特币、无聊猿(NFT)。对于新的事物,定义需要宽容一点。

任何以数字形式存在有明确使用权限的事物是数字资产。盘点自己,我的数字资产是相当少的:

  • 17年时做过一个工具网页,挂了京东的CPS。甚至都忘记它的存在,最近上去看发现有7000多的收入,这应该算。
  • 博客,曾经的个人博客,大概发了小百篇技术文章吧,也吸引了一些流量。但很可惜因为主机回收去备份,文章和域名都丢失了,目前这当中还有几篇文章在被广泛转载。
  • 微博,几百条博文以及文章有几千粉丝,这应该也算。
  • Washbaidu,今年做的一个小插件,目前有1万+周活用户,但没有Monetise,产品力不够,也缺少精力持续升级下去。
  • 域名,比较早的时间注册了一些域名,中间好卖的已经卖掉了(几千块钱),这应该也算。
  • 早年在慕课做过一个课件,没怎么投入,但这应该也算。 还有一点点ETF、EOS、游戏装备等等,这些应该也算…

再泛化一些,我在微博上所有的评论、点赞,都是我所创造输出的“作品”。价值有高低,但都是数字资产。
关于价值,比如一条微博评论吧,他可能在未来让某人搜索看到,给平台带来流量;也可能被用于去做统计分析,去产生更大的价值,比如WeiboCOV项目。

作为在技术工作中推崇创造思维、反模式思维的人,创造产出是不足的,有些叶公好龙、眼高手低的意思。


消费与创作

B站上看到个UP主讲穷人思维与富人思维,其中一条是要把自己的身份,从消费者转化为创作者。“你但凡能创造一种被其它人消费的事物,你那必然能获得消费其它事物财富”
乔布斯创造了苹果手机,被大众消费,所以他获得了消费世间一切事物的财富。@Chenhao创作的课件被大众消费,在极客时间获得的购买收入也非常可观。

以更近的例子来説 ,我们每时每刻都在"消费"。
早上会用支付宝定一份肯德基的早餐,会看看极客公园、36KR的资讯周报。中午锻炼的时候会听一些播客,当然有时候也是用网易云听郭德纲的相声。需要思考的时候,会听yanni的一些曲子。晚上回家会用高德打车,有时睡觉前会在B站上找一个电影解说看看

这条件链路上每一个动作,我都在消费对方所创作的内容和服务。这些创作者输出价值并获得收益。

能创造一件被大众消费的物品,那你能获得消费一切物品的收益。不仅财富视角,人多多少少都需要证明被需要、存在的价值。

在数字世界中,程序员是最接近创作角色的,推荐两个小伙子,@diygod @timqian,看过他们创造东西,深深佩服。


你的数字资产属于你吗?

你的QQ号,从归属确权上不属于你:

目前微信、王者荣耀和 QQ 的账号所有权均归腾讯公司所有。
用户申请注册后,仅获得账号使用权,且该使用权仅属于初始申请人并且不可赠与、借用、租用、转让或者售卖。

这是Web2.0时代数字资产的特点。
再如,刚刚讲的weibo,你所发的每一篇文章或者评论或者只是一个点赞,都是由你创作产出的,都在以不同效力在为平台产出流量创建价值,但你都没有获得对应资产的归属权以及收益。

很早之前,因为没有代入创任者视角,我对web3标榜的Read Write and OWN理解一直不强。
第一段提到的,我曾经一些博文目前还在被广泛转载,转载平台还添加了广告,但我已无法确定归属权,其收益权更是为转载平台所享有。想到这个点,就有点痛了,痛加深了理解。

你有没有你创造资产的所有权,有没有其的收益权,可以盘点盘点。

现在能更进一步理解为什么Web3被需要。这里推荐一下DIYgod创建的xlog以及系列生态:可以将我们写每一篇文章、社交上发的每一个评论,都同步记录在链路,一个博客就是一个NFT。
xlog.app可以很快搭建一个web2.0/3.0都可以访问的博客,过份的是,他的访问速度比如在cloudflare上表现还好,大家可以试试我的:log.toast.pub

xlog上的文章,都会有This post has been signed and permanently stored on the blockchain by its creator.


自媒体是一个潘多拉魔盒

质量低下缺乏观点是不少人对头条上的内容创作的评价。
自媒体开启的全民创任时代,即便最微小的一个人也可以记录分享自己的内容。但同时催生如“内容牧场”等内容质量低下的问题。基于反馈与行为的推荐,在信息层面应该是一个补充手段,不应该是一个主要手段。在充斥的奶头乐的世界,无法掌控信息源,每个人都可能是劣质内容的溺水者。

就数字资产创作生态这事来说,我认为头条抖音是起到了反作用的。资产,更应该偏向价值,而不是毒品一般的电子鸦片。

推荐timqian发起并维护的中文博客列表。目前还在写独立博客的人,所创造的文章质量好太多,但无奈量还是太少,或者不被深深藏在水下,如果你有博客也在这里提交一下吧。


未来希望在闲暇时刻:

  1. 能创建一些稳定的工具或服务,目前有些候选想法
  2. 再持续将博客写下去
  3. 有机会的话,也想做一两个知识类视频体验一下

另外目前GJ将数据定义成生产要素,并在积极推进政府向社会和公司开放数据,各个省市都在积极推进自己的数据公开。
为这个进程提供服务,或者加工这些数据,形成新的价值资产,也是未来想看看的方向。

曾遇到一个网友,不知道从哪搞到全国街道级的geojson数据,挂在自己网站上按区域自动化售卖。
当时急需,从公开数据集里去找又要花点时间,当晚花了小百元买了一个地区的 – 那位朋友当时应该在熟睡吧,睡着就把钱赚了。
当时给我的启发还是比较多,虽然这些是公开数据,他不直接拥有这些数据资产,但因为他提供了整合以及加工服务,服务也是数字资产。

你有多少数字资产?


转载请注明出处:你有多少数字资产 - Toast.pub

本文采用「CC BY-NC-ND 4.0」进行许可